佛博乐新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回复: 0

成都科技特派员|吕世华与水稻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1-1 17: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我省遭遇了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

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事实上,借助农业科技
水稻种植可以取得显著的
节水抗旱、节肥增产的效果!

这正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成都市科技特派员吕世华一直以来在做的事。20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研发、推广“水稻覆膜节水节肥综合高产技术”,始终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

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水稻专家吕世华和他神奇的水稻栽培技术。

增产近一倍
这里的水稻有“膜”力
时间拨回到9月末的一天。吕世华已买好去大理出差的机票,临出发时,接到了一通来自简阳市石钟镇石王村村委会的求助电话:“吕老师,我们村里机插秧的水稻出现稻穗空壳及垩白度高的情况,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石王村,是吕世华作为成都市科技特派员对口帮扶的村子。眼看马上就要到秋收季,村民们想必十分焦急。简单盘算过后,吕世华当即决定改签机票,第二天就前往石王村了解具体情况。



九月末的稻田已是一片金色的海洋,但走进机插秧的稻田里仔细一看,吕世华很快发现问题——稻穗用手轻轻一捻,基本都是空壳,且谷粒质量不高,几近“绝收”。这与一旁的“水稻覆膜节水节肥综合高产技术”示范田里的水稻形成鲜明对比——示范田里的水稻颗粒饱满,已把稻穗压弯了“腰”,并且垩白米率较低。

数据是最好的例证:根据现场测产,示范田里的覆膜水稻亩产达到599公斤,较未采用覆膜技术的机插秧亩产,增产近一倍!

吕世华初步判断,机插秧稻田里的水稻今年收成不好,很大程度上与今年夏季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有关——持续的高温会造成有效穗数减少,结实率下降和空秕粒率升高,导致水稻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但在同样的条件下,示范田里的水稻为何能丰收?这背后有何秘诀?

吕世华笑言,示范田里的水稻确实有“膜”力——通过采用“水稻覆膜节水节肥综合高产技术”,不仅能够助力增产增收还具有节水抗旱的效果,为交出丰收答卷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特别是在今年遭遇了高温干旱天气的情况下,与普通机插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充分说明,我们的技术是有效的。”吕世华补充说道。

做好水稻“栽培员”
离不开农业科技综合集成与创新
事实上,致力研发、推广“水稻覆膜节水节肥综合高产技术”,吕世华已经专心做了24年。


简单来说,“水稻覆膜节水节肥综合高产技术”就是在插秧时,先在稻田里同步覆盖上一层专用的生物降解地膜,再用三角打孔器膜上打孔,在打好的孔中栽上秧苗。由于有地膜覆盖,土地温度高,肥料分解加快,同时,水分蒸发和肥料流失大大减少,秧苗也呈三角形排列生长,能够充分利用光能,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种生物可降解的地膜,可自行分解,完全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吕世华风趣地比喻道,“这个技术就相当于给这块田地请了一个‘保姆’,这个‘保姆’在田里面帮你除草、帮你管水、帮你省肥料,还能增加土壤温度,促进秧苗快速生长,可谓是‘全能选手’。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农业科技的综合集成和创新。”

在他看来,要真正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农业技术的综合集成和创新十分重要,“以我自己为例,我的专业其实是土壤与肥料,但事实上,要实现高产的目标,离不开肥料控制、水分管理、栽培技术等每一个环节的技术创新,我们现在就要综合应用农业科技技术,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牢牢端稳‘饭碗’。”



一直以来,吕世华都记得20年前在三亚开学术研讨会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对自己的勉励:“水稻育种很重要,好的栽培技术也同样重要。这就像要赢取篮球比赛的胜利,不仅要有好的球员,也要有好的教练员!”

坚持做好水稻的“栽培员”,20多年来,吕世华就这样在农业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向前奔跑,不断创新、改进“水稻覆膜节水节肥综合高产技术”,并成功实现水稻覆膜技术种植的机械化。吕世华自豪地表示,多年多点的数据显示,“水稻覆膜节水节肥综合高产技术”可以平均增产30%,且具有节水抗旱、节肥增效、保护环境等优势,备受广大农民肯定。

当好科技特派员
让好技术走进千村万户
好的农业技术有了,吕世华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大力推广“水稻覆膜节水节肥综合高产技术”的应用,打通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经过他多年的努力,该技术已在省内外进行大面积地示范推广。如今,采用“水稻覆膜节水节肥综合高产技术”的水稻种到了大理洱海边,为洱海流域水稻产业的转型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成都、大理两地来回跑也成为吕世华的常态。



在这样的繁忙工作中,做好成都市科技特派员,吕世华也是亲力亲为。在插秧的季节他会亲自下田手把手把技术教给农户,定期到田间开展技术指导,并积极利用线上手段及时为大家解答疑惑。在他看来,科技特派员就是连接创新与应用的一个“桥梁”,“作为科技特派员,我们可以有更多时间到农村生产一线去发现问题,我们再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一线中。事实上,这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让农民成为‘土专家’,让我们也成为真正对社会有贡献的专家。”

“目前,我们主要通过示范田,做好技术示范,让农民们亲眼见证农业科技的力量后,他们会自己做出选择。”吕世华直言,好的农业技术推广还是任重而道远,但其实把稻田里的“节能帐”“增收账”算好,效益看得见,农民自然而然就接受了。



事实胜于雄辩。在石王村,村民们亲眼见证了有“膜”力的水稻后,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吕教授真厉害!有吕教授在,不愁种不出好水稻!我们已经在期待明年的春播了,我会把自家田地里都种上覆膜水稻,那一定会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吕世华也暗暗定下了新的目标——
明年要继续大力帮助石王村推广覆膜水稻
并把这项好技术传播到更多地方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聆讯新闻网

GMT+8, 2025-4-9 02:01 , Processed in 0.12702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