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博乐新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1|回复: 0

国内考研太卷?这条美国名校保研捷径一定要尝试!

[复制链接]

3

主题

5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2-12-11 16: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考改革是我们这届,考研缩招怎么也是?”很多19级同学们的哀嚎在朋友圈此起彼伏。
2023年考研,学硕缩招,专硕学制延长、不提供宿舍,推免比例增加,统考难度升级……任谁看了都要说一声:这届考生,也太难了吧!

一直以来,考研与留学都是很多同学关注的话题。近期,就有不少同学来咨询考研和留学的事情。国内考研人数越来越多,内卷越来越严重,出国留学越来越成为一种更优的选择。
一、国内考研


国内考研趋势

国内考研方面,教育部公布2022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为457万,增幅为21%。

数据显示,自2016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在高位上保持高增长趋势。2015-2022年,7年平均增长15.8%。



《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研报告》

2023考研网上报名已结束,2023考研进入倒计时。目前已有多所高校相继对外公布了2023届考研的报考情况,不出意外,报名人数继续上涨,普遍涨幅都在10%以上,部分高校增幅接近40%!

近两年,不少学生为提高“上岸”成功率,放弃报考“双一流”大学,转而选择“双非”院校,“逆向考研”也逐渐成为更多考研学子的选择。

逆流扎堆“双非”,让不少的“双非”高校成为报考爆款,热度赶超“双一流”。

近几年国内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逐年递增,而院校的扩招计划停滞,研究生考试的难度也在逐年递增,最后就造成考生上岸的难度越来越大,也因此多了很多二战、甚至三战的同学,即使这些同学最后可以成功上岸,也仍旧浪费了1-3年的准备联考的时间。

二、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趋势


根据最新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指出我国出国留学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随着更多的留学生学成归国或短期工作后归国,中国正在逐步形成“出国深造—回国就业”的国际人才环流趋势,具有海外背景的国际化人才将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对于出国留学,国家教育部再一次强调“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新时代留学工作方针。



除此之外,现在各地政府对于高学历人才都十分渴求,纷纷在落户、购房、就业创业方面给与特殊支持。

不过相比之下,各地政府对于海归硕士的倾向性明显更高,给予的购房,就业创业补贴也更加丰厚,另外还给予海归留学生购买免税车的特殊照顾。

主要表现为,相同待遇海归硕士或本科即可享受,国内则需要顶尖大学硕士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才能享受;还有的则是给与海归硕士更高额的购房,或者就业创业补贴。

出国留学优势


对于出国留学,国外的高校一般都采取申请制入学。

学生需要按照大学要求提供相关的申请材料进行申请,例如本科学位证、成绩单、语言成绩等。除此之外,大学还会考察本科时期的表现以及个人的语言能力等方面,不过没有国内考研的高难度应试要求。

从申请角度来看,国际硕士一般是宽进严出,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只要符合大学的基本硬性要求,申请成功几率还是比较大的。

申请制相比于考试来说,除了难度低之外,选择也更多。因为学生在申请国际院校时,可以同时申请几所不同的心仪学校,提升自己拿到offer的几率。

从时间层面来看,国外的研究生通常是1年或者2年学制。对比国内读研,出国留学大大缩短了时间成本,也让学生能够比同龄人更早一步拿到硕士学位,更早进入职场。

面对日趋激烈的考研,申请国际硕士因学制灵活、节约时间,更快就业成为主流趋势,这也是即使在疫情尚未完全结束的情况下,考生们出国留学的热情也仍旧不减的原因。

不论是计划考研还是出国留学,都需要提前布局,早做计划。毕竟成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三、美国热门申请院校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金融硕士、斯蒂文斯理工学院工程管理硕士现已开启保研特别录取通道,采用综合评估、推免入学(免托福/GMAT)的方式,选拔优秀学子赴美深造。

保研项目通过对学生的全面个性化评估和科研主题课程训练,鼓励学生以增强科研能力替代应试,减少研究生入学考试对学习和科研的干扰。

2023春季,斯蒂文斯理工学院工程管理硕士MEM保研项目课程接收申请中,欢迎申请,继续关注我们,咨询了解更多课程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聆讯新闻网

GMT+8, 2025-4-10 08:42 , Processed in 0.08121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